查看原文
其他

芸馆漫谈01 | 读书心得与经验交流——杨松老师访谈录

唐潮杂志 2022-03-19

前 言

《唐潮》杂志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创办的综合性刊物,其前身为《大学春秋》,创刊于1987年。1992年始用今名——《唐潮》,取“展汉唐雄风,弄时代潮流”之意,以“提高史学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为办刊宗旨,力图为我院本科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2021年9月,杂志编辑部在以往的精品栏目“正蒙学舍”、“史韵流风”基础之上,另设“芸馆漫谈”栏目,旨在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老师们请教读书、治史心得,给予历院本科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以启发和劝勉。第一期的采访对象为我院青年教师杨松。现将访谈内容整理成稿,以飨读者。

◐◑◒◓◔◕



芸馆漫谈 第一期

读书心得与经验交流



杨松老师访谈录


2021年9月25日(周六)午后,伴着西安秋天特有的微凉,《唐潮》杂志编辑部新设栏目“芸馆漫谈”的第一期如约而至。本期受访老师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杨松,访谈围绕“读书心得与经验交流”的主题展开,由编辑部成员丁点儿、周恺人、赵明杰、张笑溪负责采访。

下午两点,四名同学准时到达杨松老师家中。杨老师热情招待了大家,以甘甜的水果、可口的小食相迎。

在访谈正式开始前,杨老师邀请同学们参观了他的书房。满满一柜子书就像一个宝藏,令同学们惊叹不已。杨老师的学术兴趣集中于英国经济史、英帝国史和欧洲国际关系史的研究,现为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开设《英国史》、《欧洲史》和《近代国际关系史》课程,因此书架上以世界史的书籍居多。不过,杨老师的书架可不止这些,还有《史记》《汉书》《后汉书》《读通鉴论》等许多中国史文献。书桌一旁,还放有一本《师大故事》。



提到这些书,杨老师如数家珍,每一本都承载着些许回忆。谈起《师大故事》,杨老师说是在一次与白建才老师交流中推荐阅读的。《师大故事》是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建校70华诞的献礼,收录着历史文化学院很多前辈学者的文章,真实记录了几代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风貌与精神品质,展现着学校文化与师大精神的传承。

杨老师嘱咐说,陕师大是同学们青春梦想、同窗情谊的见证之地,一定要珍惜在师大学习、生活的时光,多读一些书,打好自己的知识基础,不负青春,敢于追梦。

随后,访谈正式开始。四名同学围绕此前收集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杨老师展开了交流:








一、读书与学习

问:杨老师您好!您刚刚提到我们应当趁本科期间多读书,但我们现在的课程量太大,时间过于碎片化。我们很想知道,您在本科期间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的呢?


答:我上学期间,课程相对较少,但也时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坐在教室、图书馆读书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非常快。你们每天课比较多,读书的时间自然会被占用一些,加上,现在手机、互联网的“诱惑”“干扰”太大,使得时间又少又碎。所以,除却正常的阅读时间外,你们必须要把课后时间、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像我自己考研的时候,因为要系统的复习考试,每天自由读书时间也是非常少的,怎么安排呢?每天有固定的两个时间点拿来集中阅读:一是中午吃饭之后,大概从一点到两点半,二是晚上洗漱之后到关灯之前。我清楚的记得,斯特隆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和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就是在考研间隙期间读完的。当然,如果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间总会挤出来的。

问:那么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读书和上课之间的关系呢?

答:读书与上课都很重要,可以说是互为补充。老师在课上讲解知识、就相关领域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你们课下再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阅读。历史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如果没有知识积累,过早地闷头钻研一个方向,可能会导致“坐井观天”。本科期间,更多的是追求知识的广度,进行知识的延展。而且,读的书也不一定局限于历史学方向,可以试着打通各门学科的壁垒,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例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等,都与历史学相联系,对历史研究有帮助。如果平时课程多、时间紧,可以在各个领域里挑几本最经典的书来阅读;选择适当的书目,是有效读书的关键。要相信,认真读的书都是有用的——它的作用或许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在你以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它会不自觉地复现,给予你有益的启迪。

上课时间多,那也意味着与老师们见面次数多。既然如此,何不尽可能充分利用课程给予的资源,多与老师讨论、交流。你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课程学习和个人阅读两手抓,在课堂基础之上融入自己的兴趣、问题,把各门课的相关内容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话,有助于生发持久而强劲的探究动力,为以后选题与研究打好基础。

问:谈到读书,有些同学对于读书的方式,比如做读书笔记、写书评等存在困惑。想请教一下,您在读书的时候,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


答:我认为读书笔记是为自己服务的,不要将它视作一个任务性的东西,即使老师没有布置,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也会去做笔记。

读书时,可以摘录作者的观点和重要的史料,在笔记中标明书目的版本信息和具体页码,这样的话,以后翻阅起来也比较方便。我那会记笔记时,还是手写居多,针对经典的书籍,多是从头至尾详细阅读,笔记也是如此,用专门的本子记下,进行经典训练;大多著作呢,多是分门别类去做,针对相近的主题、史料放置于一个本子里,记笔记时不容易,但方便日后查找;还有一种是针对学术会议的,去听讲座信息量很大,重要的和不懂的都要及时记下来,结束后去整理归类、查找解决。现在,手机、电脑都很普遍,记笔记也很有优势。读不懂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又或者生发灵感的地方,都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做批注、写标记,一定要详细,规范格式无所谓,自己一定要能理清楚。待日后需要时,就很方便了。

至于书评,我觉得本科期间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很难写出真正好的书评。如果真的要写的话,可以从整体上对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进行归纳,或者也可对书中某个问题展开具体讨论。这些需要了解相关主题的研究趋势,所以,我觉得写研究综述、对学术史进行梳理更难达到训练的效果。因为无论什么选题,都必须面对古今中外学人留下的文献资料,如果在这方面不做出适当的了解与研判,那就很难寻求论文的创新。

问:世界史班的同学在外文文献阅读方面,仍感到一些难度。请问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世界史的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外文基础。现在各个高校在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复试上很看重学生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对于世界史班的学生,本科期间最好还是尝试去读一些外文文献。至于如何攻克这方面难题,加强英语的学习当然必不可少,此外,对专业英语的训练也应该足够重视。现在网上很容易买到一些经典文献的英文影印版,我觉得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最先看起来可能非常慢,要记专业词汇、对一些复杂句子进行翻译,从英译中到中译英,循序渐进,只有经历了破茧的过程,方能成蝶。




二、学术研究与问题意识

问:杨老师,您觉得我们在发现一个问题之后,应该如何就这一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呢?

答:首先,我觉得本科生其实没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问题的研究中去,打好知识基础、开拓学术视野才是主要任务。当然,如果希望围绕某一问题撰写学术论文、锻炼写作能力,那么首先应是发现问题。虽然你是问发现一个问题之后,但我仍然想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题好文一半”,一篇论文、一个课题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找到了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否能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势,找到一个好问题。

在历史学方面,我们的创新点就在于挖掘新的史料、发现新的视角、运用新的理论与方法。选题时,最好要考虑题目的相关性研究,从大问题中选取小题目,完成一个,再接着研究其它相关的题目,这一点是经由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实现的。

在发现问题之后,就要查找国内外文献,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文献综述,看看前辈学人是否已对这一问题做过研究,据此调整、完善自己的写作思路;完成文献梳理与研判后,再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按照问题导引选择性地阅读文献,找到能够支撑自己论点的材料。






三、其他领域的能力


问:杨老师,上学期世界史班的《欧洲史》和《近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是您第一次给学生授课。您讲课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且注重教姿教态——这些都展现出您扎实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很想知道,您在学生时代是通过哪些途径提升自己的讲课能力的呢?站在讲台上,面对众多听众时,如何做到不怯场呢?


答:这个吧,首先我觉得自己讲课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在讲课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以后还是要不断加强,争取上好每一门课、每一堂课。

上学期间,我其实没有专门训练过自己的讲课技能。在我的认知与理解中,我觉得要站在讲台不怯场、做好课堂展示,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备课,把要讲授内的容做得尽可能扎实——对自己讲课内容足够自信,是成功课堂的基础。当然,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准备的再细致一些(哈哈)。此外,我们学院有很多讲课特别好的教师,我们可以去聆听他们的讲课,不仅可以学习历史知识,也可以观察他们的讲课风格。然后,下去之后对着镜子或在讲台上进行模仿讲课。总之,要在充分准备课件的基础上,胆量放大,勇敢走向讲台。




交谈中,同学们逐渐摆脱了刚开始的拘谨,与杨老师聊起各自的职业规划,聊到了西安的城市发展……在老师家里的阳台,在老师家里各种盆栽的簇拥下,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可爱。

此外,老师还告诫我们一定要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杨老师爱好跑步,爱好马拉松,曾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杨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参加各类马拉松比赛所获得的奖牌、奖杯。满满一抽屉的奖牌,令同学们赞叹不已。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两个小时。本次访谈在融洽的氛围中告一段落。

从家属区返回宿舍楼的路上,同学们相互交流着自己在这次拜访中的收获。当然,大家也在讨论另一个问题——


“下一期‘芸馆漫谈’,我们要拜访哪位老师呢?”






往期推荐:

斯年已尽,潮生未满|唐潮2020年推送合辑

【预告】芸馆漫谈 | 第一期:读书心得与经验交流

史韵流风 | 第一讲:问题意识与史学论文写作

西岳史著 || 徐赐成《历史教师素养论 ——基于历史教育实践过程的分析》出版

西岳史著 || 徐赐成《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实践论》出版



文字来源/张笑溪

图片来源/潘芷茵

责任编辑/江炜炜

审核/周恺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